
这是12月7日拍摄的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管护区域一隅(无人机照片)。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

12月7日,站长赵新录(中)与队友邓海平(左)、达才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管护区域内巡查(无人机照片)。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

12月7日,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赵新录在给藏羚羊幼仔喂奶。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

12月7日,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赵新录在抚摸藏羚羊幼仔。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蓝翔 摄

12月7日,可可西里巡山队员达才在给藏羚羊幼仔喂奶。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蓝翔 摄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邓海平给藏羚羊幼仔喂奶(12月6日摄)。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邓海平给藏羚羊幼仔喂奶(12月6日摄)。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动物天堂”。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于2000年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运行以来,先后救护、喂养、治疗藏羚羊、斑头雁等各类野生动物300余只。目前,13只藏羚羊、2只大鵟、1只黑羊、1只藏原羚在救助中心生活,等它们恢复健康、符合放生条件时,将被重新放回自然。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