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日,北约维尔纽斯峰会闭幕。此前一天发布的峰会联合公报,十几次提到中国,并且再度声称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系统性挑战”。与去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通过的“战略概念”文件相比,这次峰会公报“点名”中国的次数明显多了,而且还表现出一副“教师爷”姿态,显得更加咄咄逼人。
按照北约的日程,这次峰会主要讨论乌克兰局势与扩员问题,为何再次“碰瓷”中国?其实并不奇怪。北约是全球最大的军事联盟,它存续的根本动力是一定要有对手。这个对手是如何确定的呢?从冷战结束后北约更新的数版“战略概念”文件看,每一次更新都几乎跟随美国的战略调整,反映的是美国的战略诉求。拜登政府上台后,错误地将中国定位为“最重要战略竞争对手”,明确提出“印太战略”需要北约参与。在华盛顿的“指挥棒”下,北约对华表现得越来越强硬,还有样学样地给中国贴上“系统性挑战”标签,试图以此为借口染指亚太地区事务。
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 资料图
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曾直言不讳地说,未来应该把应对“中国威胁”作为北约存续的重要依据。在本次峰会记者会上,他虽然嘴上说“中国并非北约敌人”“需要保持接触”,但话锋一转,就冒出所谓“中国大陆威胁台湾”“中国加快军力建设”等一连串荒唐话。这佐证了,以中国为“假想敌”成为北约续命之举。
时至今日,在华盛顿的施压下,北约早已不是什么欧洲安全的代言人,而是沦为美国利益的维护者。它无理指责中国构成“系统性挑战”,这恐怕连他们内部很多成员都不认同。因为事实明摆着:中国从来没有主动挑起一次冲突,从来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也从来没有发动过一场代理人战争。30多年来,中国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被称作“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倒是最擅长制造“假想敌”的北约,才是全世界最该警惕的“系统性挑战”。冷战结束30多年了,这个冷战产物仍在搞阵营对抗那一套,成为美国驱动下的“战争机器”。北约声称自己是防御性组织、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却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叙利亚等多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导致大量平民丧生,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拿乌克兰危机来说,它的根源是北约不断东扩,侵蚀、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危机爆发后,美国推动北约成员国向乌克兰输送大量武器,导致战局胶着激化。这场战争发生在欧洲的土地上,绝大多数北约成员国都是欧洲国家,自然也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它们替美国摇旗呐喊,换来的却是自身伤痕累累、欧洲安全形势恶化,成了不折不扣的“冤大头”。
根据最新传出的消息,瑞典加入北约的关键性障碍已被扫除,这意味着北约将再次扩大。事实早就证明,北约的黑手伸到哪儿,祸乱就跟到哪儿。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政治学教授拉迪卡·德赛近日在接受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指出,北约不断东扩,最终破坏了欧洲的安全;现在北约将触角伸向亚太,也将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
客观地说,在北约内部,也有一些理性声音。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成员国坚持寻求欧洲战略自主,认为北约不应跨越北大西洋地理边界、将触角延伸到亚太、在日本设立联络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北约是北大西洋组织,而日本不在北大西洋。这样的声音需要在北约内部寻求更多共识。如果北约执意跟着美国干,搞乱欧洲后还想祸乱亚太,等待它的必是坚决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