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5月27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家人们,我们家在巴黎开的刀削面馆……”听到熟悉的开场白,粉丝们知道视频博主“巴黎小郭郭”郭章龙的美食视频又更新了,也意味又发生了一段围绕食物和中法两国交流的新故事。中国与法国都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美食国度,建交60年来,“吃”已经成为推动两国民众加深彼此了解的重要环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自中法两国的视频创作者们进一步推动了这种交流,让法国观众认识到中餐不仅有宫保鸡丁和北京烤鸭,也让中国观众了解到法国人的餐桌什么样。他们让美食成为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座桥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中法两国美食视频博主认为,通过食物,两国民众了解到彼此的不同,但更多的是感受到横跨欧亚大陆的共鸣:同样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热爱一个多元的世界。
在巴黎吃碗正宗刀削面
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出发,步行十几分钟就能找到郭章龙的山西刀削面馆。《环球时报》记者来到面馆时,正值“午高峰”,郭章龙在收银台前一边用手机直播,一边为顾客点餐,旁边削面师傅的手一直没有停过。
这家刀削面馆周围有不少上班族,每天中午12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是最繁忙的时段。不大的面馆不时吸引路过的法国人进来“尝个新鲜”,而已经可以用筷子吃面的回头客们往往会选择打包带走,西红柿鸡蛋浇头是他们的首选。
作为一名旅法视频博主,拍摄岳母在法国传统集市制作刀削面原本只是郭章龙的一个创作主题,却收获了中国网友意想不到的热烈反馈。在每条视频数以千计的评论中,中国网友们惊讶于不少法国人会使用筷子,称赞“中餐的巨大魅力”,更是感叹“美食果然是打通人与人关系的不二法门”。
一年多时间里,依靠“远渡重洋”的刀削面,郭章龙的小摊子发展成餐车、面馆,他也把这些故事都拍成视频分享。郭章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法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美食有这样的接纳程度。虽然只是一碗面、一桩小生意,但也一点点推动了中法餐饮文化的交流。”
有个中国胃的法餐主厨
交流通常是双向的。在中国,也有一些法国人以食物为媒介、以视频为载体讲述自己的故事,“主厨广坦”是其中最知名、也是与中国渊源最深的视频博主之一。广坦来自法国北部小城里尔。7岁那年,他第一次吃到了中餐。2002年,广坦第一次来中国,学习工商管理,并开始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尝遍川鲁粤淮扬等各式菜系。接触中餐让广坦发现烹饪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他决定改变人生赛道,从工商管理转向烹饪。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广坦成为法国博古斯学院上海分校的学院主厨,与中国、与中餐的缘分延续至今。
在广坦的自我介绍一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有个中国胃的法餐主厨”。广坦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7 年,现在与中国妻子定居上海,在各视频平台有数百万关注者。在视频中,广坦说着总是“二声”的普通话,用娴熟的技艺制作番茄炒蛋、红烧肉、辣子鸡等中国菜肴,被网友惊呼“掌握了中餐的核心科技”;同时,他也经常分享法餐做法和法国人的饮食习惯,例如“法餐里的花式内脏吃法”。
广坦说,他在视频平台经常收到粉丝发来的“作业”,有时会在一大桌中国家常菜中,看到一盘按照他的食谱烹饪的法式红酒炖牛肉。“每当这种时候,我都觉得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这证明美食文化真正走进了这家人的日常生活,而不只是一年去一次法餐厅。”
豆腐与奶酪的融合菜式
自人类开始旅行以来,饮食的交流就从未停止。旅法视频博主Yooupi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很多新派法餐会融入中国口味,而中式美食也从法餐视觉美学获得灵感。
常驻中国的法国视频博主“安闹闹”安托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融合食物的存在比许多人想象得更加广泛,法国人和中国人可能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接触它们。“看看法国餐桌上的胡椒,几乎没有一种是本土生产的。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番茄炒蛋以前也是一种新奇的融合菜,因为番茄在17世纪左右才传入中国。”安托万介绍称,在一些他制作的视频中,会尝试将黄油与豆瓣酱混合炒扇贝,也曾在电视节目中展示豆腐与奶酪的融合菜式。
在巴黎生活12年的郭章龙回忆称,最初他在巴黎读书时,中餐馆虽然多,但大部分菜品的口味都为迎合当地消费者而做出优化。“过去10年里,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开始从事餐饮业,把大量口味正宗的中餐带到了巴黎”,郭章龙说,最初他与岳母决定制作正宗的山西刀削面时也曾担心,法国人能否习惯。但事实证明,法国人完全“吃得惯”。“我的妈妈(岳母)当时说,咱们做的刀削面是经典,它的口味一定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郭章龙说,其实法国人也习惯吃面食,比如面包和意大利面,虽然做法和口味不一样,但他们很乐意尝试新事物。
广坦说,虽然中餐和法餐从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习惯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其实了解得越深入,越会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在广坦发布的一则介绍法式早餐的视频评论区,有网友提到:“法国人吃法棍配咖啡,我们吃豆浆油条,这不都是一样的。”广坦说,很多西方人对中餐的刻板印象是便宜、油腻,食材品质一般,他希望更多分享地道中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地理,感受中国的多元。
美食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Yooupi说,“通过拍摄视频,我接触到法国文化,和当地人的交流让我从新的角度认识法国。在每一次陌生的相遇中,他们对作为中国人的我表现出的热情与善意,让我更希望把中国文化与之分享。”
安托万表示,“我经常在电视节目中使用西方食材,很高兴看到中国人第一次品尝奶酪时的喜悦。分享食物肯定能制造一种纽带!”
“美食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很容易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切入点”。广坦说,“不管你是从美食、艺术、文学还是任何一个领域打开好奇心的大门,它都会带领你逐步探索更多关于这个国家的美妙之处。”
郭章龙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自从开始在巴黎做刀削面,身边与中国有渊源、会说中文,或是对中国有特殊记忆的朋友越来越多。在他的面馆开业仪式上,一位曾在嵩山少林寺学习的法国人就表演了一段中国功夫。“一些法国人可能是因为很小的契机认识中国,一碗小小的面条可能就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正是中法两国每一个普通人不停地交流,才培育出中法真正的友谊。”(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