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西媒: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意义不大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发布时间:2024-06-23 08:37

unnamed (1)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刊发题为《为什么不能听从百岁老人的营养建议?》的文章,作者是布拉德利·埃利奥特。全文摘编如下:

在报道关于年过100岁甚至110岁的老人的新闻时,记者总会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您是怎么实现这么长寿的?”也总会有一些有趣、出乎意料的答案脱颖而出:每周五吃炸鱼薯条,每天喝一杯烈酒,每天早餐吃培根,天天喝葡萄酒和吃巧克力……

虽然这是一类受欢迎的新闻,但这是一个相对没什么意义的问题,无助于我们理解某些人为何如此长寿。让我尝试通过宏伟的建筑、空军飞行员和统计数据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的统计学家试图运用他们的技能将被敌方炮火击落的轰炸机数量降到最低。通过研究轰炸机返航时的受损情况,可以绘制出这些飞机最常受损部位的分布图,以便在这些部位添加昂贵的厚重装甲。

这很简单,不是吗?但统计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人们分析的都是带着严重损伤从战场上返航的飞机,但是那些没有返回的飞机呢?沃尔德认为,应该在所有返航飞机上未受损的地方加装装甲,因为任何被击中这些部位的飞机都已被击落,而永远没有机会返回接受检查。

这种现象被称为“幸存者偏差”,即只分析那些可供分析的案例,而忽略那些没能“幸存下来”的案例,从而产生的认知和统计偏差。

举例来说,假设有100人,他们都终生吸烟。作为一个群体,很多吸烟者会较早死于癌症、肺病或心脏病,但可能会有一两个人活到100岁。现在想象一下,记者在这样一位幸运儿100岁生日时向他(她)提出了那个经典问题:“您将自己的长寿归功于什么?”“每天抽一包烟。”这位百岁老人说道。

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幸存者偏差”在社会中无处不在。我们都能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取得成功的著名演员或商人,他们努力工作,相信自己,终于有一天获得了成功。但我们不会读到或听到无数人努力过、付出过,却从未取得成功的例子。

在新闻报道领域,这造成了一种偏差: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成功的故事,从来没有失败的故事。这种偏差也适用于我们对以下领域的看法:建筑(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定时期的宏伟建筑往往能“幸存”下来)、金融(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高风险投资中取得成功的例子,而不会读到关于那些失败者的故事)、职业规划(“如果你现在努力训练并从大学退学,就能像我一样成为一名成功的运动员”,那些成功的人如是说)。

我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老年人,其中经常包括那些活到极高年龄的非典型老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一些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到了晚年仍保持着异常高的运动量,而且身体健康。他们是老年人中的杰出典范,其中许多人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中都比我本人更快、更强壮,尽管他们的年龄几乎是我的两倍。

虽然我们知道终生坚持锻炼与他们进入老年后异常良好的健康状况有关,但我们还不能直接说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可能是积极锻炼的人不容易患上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也有可能是,这些人之所以到老年仍保持活跃,是因为他们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没有患上癌症、糖尿病或心脏病。

相反,这些老人身上可能还有我们尚未发现的第三种因素,这种因素使他们保持健康,并能坚持锻炼。我会用谨慎的科学语言来说明,有些事情很可能会帮助人们实现长寿: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要吃得太饱、不吸烟,再加上积极的人生观,当然还有遗传因素。

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关系。这一点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大脑是这样工作的:我们看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模式,就会认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通常情况下,就像“幸存者偏差”一样,我们在没有分析所有数据的情况下就得出了结论。(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