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牦牛消失,文化也消失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刘美玉
发布时间:2024-06-25 19:26

111

图片:TANKA DHAKAL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气候危机和人口外迁,牦牛群数量减少。

牦牛曾是尼泊尔喜马拉雅社区的经济支柱,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迁、近亲繁殖以及气候危机的影响,牦牛数量正在逐步减少。

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尼泊尔牦牛总数在过去三年里从5.3万头下降到4.8万头,目前在山区靠饲养牦牛为生的家庭不足1万户。

牦牛是对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拔 4,000-5,000 米的长毛牛的统称。

尼泊尔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部在海拔 3,885 米的桑波切( Syangboche) 经营着一家牦牛基因资源中心。该中心成立于 1973 年,旨在确保昆布的牦牛种群保持旺盛,产出足够的牛奶,并维持其基因型的健康变异。

该中心有 155 头牦牛用于研究,但由于缺乏预算和优先考虑,它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潜力来应对这种驯养牛物种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所做的只是保护现有的牦牛,我们没有资源进行基因研究,”在该中心驻扎了 24 年的技术官员拉姆拉兰·亚达夫承认道。

20240615130636_e36c2e0dd66cdf54c41d21aae5076cd7c07

朗塘的牦牛,这里的牦牛奶被用来制作埃曼塔奶酪。照片:KUNDA DIXIT

高海拔的长毛牛都统称为牦牛,但也有特定的种类。Nak 是雌性家养牦牛。Chauri (Dzo) 是牦牛与低地母牛交配后生下的雌性牦牛。Lang 是西藏公牛,而 Lang 生下的母牛犊是 Dimzo。牦牛和低地牛生下的牛犊是 Urang。

在 Mustang 和 Manang 发现的矮 Lulu 是低地牛和牦牛的混种。

近年来,纯种牦牛数量下降,加上难以获得西藏公牛,农民现在拥有的Urang牛比Dimzo牛多。此外,杂交产生的雄性小牛(称为乔普克或托勒)无法延续后代,只能在喜马拉雅高地用作驮畜。

“一头牦牛一天最多产奶 2 升,而一头 Chauri 一天最多产奶 6 升,”牦牛研究员山克·拉吉·巴西拉解释道。“如果我们有基因研究设施,我们就可以提高该物种的耐寒性。牦牛奶具有药用价值,通常比牛奶更健康。”

除了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迁以及牦牛种群无法进入西藏的传统牧场外,巴西拉指出,近亲繁殖是尼泊尔牦牛面临的主要挑战。这表现在牦牛更容易患病、产奶量减少以及牦牛没有角。

农业普查混淆了不同种类的牦牛,巴西拉估计,与普查结果相反,牦牛的数量只有约 20,000 头,而Chauri牛的数量则为 40,000 至 60,000 头。

由于气候恶化导致山区变暖,冬季降雪不足导致牧场受到影响,这些数字正在进一步下降。

“原本应该在 10 月至 11 月降雪,现在却在 3 月至 5 月降雪,而风在 1 月至 2 月就刮起来了。”亚达夫说,“整个冬天只有干冷的风。”

20240615130640_d43ca3d702b94cb775101279cc5df65a32f2d12776c89cc783ad4bb458b5bbf1

人口外迁与牦牛群数量减少直接相关。年轻人离开山村前往加德满都或国外意味着下一代不会继续祖传的畜牧业。

牦牛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牦牛饲养这一包含畜牧文化、节日、当地饮食、词汇以及对动物习性的深入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永远消失的危险。

牦牛奶被硬化成 chhurpi,以在牛奶供应不足时保留乳蛋白。牦牛奶还用于冲泡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人们喜爱的酥油茶,其酥油用于寺院的圣灯。牦牛毛被编织成羊毛衣服和毯子,牦牛肉则被食用。

国际移民组织(IOM)的普拉瓦尔·夏尔马最近研究了移民对加德满都北部赫兰布地区牦牛饲养的影响,他说:“由于山区的迁徙和环境影响导致的放牧面积缩小,家养牦牛现在正成为濒危物种。”

夏尔马在实地研究中发现,夏季带着牲畜迁往高地牧场、冬季迁往低地牧场的农民数量已经减少。在桑波切,亚达夫观察到,由于多年的冬季干旱,牧场的草发生了变化。

20240615130640_e775274443175b2710bc6a8e2496c40e716cfd2304a89490c3f635cb1500e3fb

牦牛的交配季节也受到了影响。亚达夫解释说:“以前,几乎所有的牦牛都能按时受孕,但现在季节发生了变化。交配季节过去是 7 月至 8 月,现在是 10 月至 11 月。”

往年四月长满青草的牧场此时却一片荒芜。根据亚达夫的经验,近些年,草和草药都是五六月才开始发芽。

桑波切中心出售牦牛奶,但这甚至不足以为牦牛购买土豆,更不用说进行基因研究了。国家动物育种和基因研究中心应该研究本土和地方动物品种,但其负责人萨噶·鲍德尔表示,目前还没有对牦牛近亲繁殖问题进行研究。

奇特旺拉姆普尔的国家牛研究项目已经对拉苏瓦和木斯塘的牦牛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它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但目前还没有计划进行详细的基因研究。(完)

(责任编辑:刘美玉 审核:罗蒙山)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