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跨越喜马拉雅的爱:尼泊尔裔祖母的西藏情缘 (下)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4-11-07 22:48

Weixin Image_20241107062010

1956年珊丽在北京(图源:Haleema)

我的祖母珊丽,原本是一位尼泊尔婆罗门家族的千金,她的父亲曾是尼泊尔王国驻拉萨领事馆的税收官。年少时,她家境优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然而,在她遇见我的祖父曹巽之后命运发生了转折。

Weixin Image_20241108070733

百年前尼泊尔王国驻拉萨领事馆官员合影(左二)珊丽的父亲(图源:Haleema)

曹巽,曾任国民政府驻拉萨测候所主任。1949年7月8日,噶厦在印度"驻藏代表"黎吉生的唆使下突然发动"七·八事件",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等驻藏机关人员及其眷属。曹巽被迫和家人撤离拉萨。经过一番辗转,他们最终抵达印度加尔各答。曹巽携带着拉萨测候所自1934年成立至1949年撤离前15年间的完整气象数据资料。刚到加尔各答,印度政府便主动联系他,试图高价收购这批珍贵资料,并许诺给予印度国籍,但都被曹巽断然拒绝。

曹巽是一位怀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深知自己肩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他毅然决定带着妻儿返回祖国,抵达重庆后,将所有气象资料交给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对珊丽来说,这次跨越千山万水的旅程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离开拉萨,那时她不过二十五岁。

上世纪五十年代,珊丽的故事逐渐成为传奇。

那时,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西藏局势复杂而紧张。偶然间,珊丽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正在重庆筹备进军西藏,旨在解救藏族百姓脱离封建农奴制度,为他们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深深打动了珊丽。她认为,能够帮助世世代代生活在三大领主压迫下的农奴们,从沉重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堂堂正正地当家作主人,是一项非常值得投身的伟大事业,从宗教角度来说也是一个积德行善的好事。

带着坚定的信念,珊丽前往军队的招兵处,询问是否能够参军。军队领导告诉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是一家人,不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什么民族,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这番话让珊丽深受触动,她毫不犹豫地决定报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18军的一员。

unnamed

第18军将士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资料图片

军中的成长与使命

珊丽与曹巽的选择得到了彼此的坚定支持,他们共同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积极参与西藏的解放事业。曹巽作为气象专家,为甘孜机场的建设提供气象保障,而珊丽则被分配到18军指挥部,担任军长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的通司(翻译)工作,负责在军队与藏族百姓及上层贵族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Weixin Image_20241108064658

珊丽与曹巽加入第18军 (图源:Haleema)

这项工作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珊丽不仅具备流利的藏语能力,更深刻理解藏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使她成为18军中不可或缺的纽带。她的任务不仅仅是翻译,还承担了教育和宣传工作,向更多藏族百姓介绍解放军的宗旨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帮助他们理解18军的真正使命。

4b5a-2747866a1587e3f98f14c2a34bc9bd87

第18军将士过雪山 资料图片

进藏之路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从四川乐山出发,沿雅安、康定、甘孜一路向西,踏上了进军西藏的征途。随着第18军的队伍从甘孜出发,珊丽与战友们开始了艰难的行程。他们依靠双脚走过了几千公里,翻越了十几座海拔超过4500米的雪山,跨越了无数冰河,穿越了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和暗藏危险的沼泽草原。

重重困难都未能动摇她的决心。

在漫长的行军过程中,珊丽深刻感受到了解放军与藏族百姓之间的深厚感情。每到一处,解放军都会与当地百姓交换物资,购买粮食,始终秉持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珊丽亲眼见证了解放军与藏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场景,见证了解放军如何帮助他们脱离农奴制,实现自我解放,让他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一切深深触动了她,也让她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理想不只是政治口号,而是为民众争取幸福的真实行动。

珊丽逐渐从一名外国人转变为西藏解放事业的坚定参与者,与战友们共同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她的心灵和使命感,与这片土地和人民紧密相连。

0

第18军进驻拉萨 资料图片

1951年10月26日,张国华、谭冠三率第18军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进驻拉萨。当珊丽再次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时,内心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震撼。她深知,自己所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乎历史进程、关乎西藏人民命运的伟大使命。她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为了帮助他们摆脱长久的压迫,站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拉萨

1955年8月1日,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翌年9月20日,双方签订了《中尼友好协定》。根据协定,凡居住在中国西藏地方并由分别具有中国国籍和尼 泊尔国籍的父母所生的人,在年满 18 岁后,可以根据本人自愿为他们自己和 他们未满 18 岁的孩子选择中国国籍并向中国政府办理相应的手续,在完成 上述的手续后即认为自动丧失了尼泊尔国籍。

Weixin Image_20241107061952

1956年珊丽在天安门广场 (图源:Haleema)

珊丽的四个姐妹以及她们的丈夫孩子选择回到尼泊尔,唯有珊丽决定留在中国,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此后,她被分配到自治区公安厅社会科,继续发挥自己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帮助政府与藏族百姓之间建立更深的沟通与理解。1956年,珊丽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央民族学院西藏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之一,这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的肯定。

Weixin Image_20241108064642

1965年珊丽与曹巽在北京 (图源:Haleema)

1959年,西藏爆发叛乱,局势骤然紧张。部分僧侣和藏族贵族在外部势力的煽动下,发起了反对中央政府的暴力行动。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成为叛乱的中心之一。在这一关键时刻,珊丽被紧急从北京召回,并被派往色拉寺执行平叛和维稳任务。

面对极度紧张和危险的局面,珊丽毫不退缩,迅速投入到这场复杂的平叛行动中。作为翻译和协调员,她不仅需要与僧侣和藏族百姓沟通,消除误解,稳定民心,还需协助政府维持秩序,确保平叛工作有序进行。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珊丽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她不仅是在执行一项军事任务,更是在为西藏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每一步的努力、每一次的坚持,都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了西藏的长治久安,她必须不畏艰险,勇敢前行。

Weixin Image_20241107062015

珊丽和子女(图源:Haleema)

1986年,在拉萨离休后,珊丽决定移居尼泊尔,与久别的亲人团聚。虽然告别了在西藏度过的岁月,她依然坚守着对西藏的深厚情感与责任。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尼泊尔家族—四百多口人,始终对中国保持着深厚的情谊。每年夏天,她都会带着家人回到拉萨,亲眼见证这片土地的飞速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建设,西藏早已不再是那个封闭落后的地方,而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每当她看到这些变化,心中充满欣慰,深感当初的选择和所有的辛劳付出都是值得的。

Weixin Image_20241108064612

珊丽在加德满都(图源:Haleema)

她常常对家人说,自己从未后悔过,因为她亲历并见证了西藏百万农奴从苦难走向光明当家作主人的历史进程。

结语

珊丽的故事跨越了国界与文化的藩篱,成就了她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深厚的情谊。从一个尼泊尔贵族家庭的女孩,到一位为西藏解放事业奉献一生的女战士,珊丽的人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她不仅亲眼见证了西藏历史的巨大变革,更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一部分。她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的历史记忆中。(完)

(口述:Haleema  执笔:刘美玉)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