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雷若龙,特等奖!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4-12-12 15:17

近日,在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

第一届“有意思的研究”征文活动中

他凭借研究成果

“多模态眼-颅压监测与控制系统”

斩获特等奖

从一名普通患者的就诊经历出发

展开思考与实践

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高挺的鼻梁,明亮的双眸

一副异国风格面孔

却讲着一口流利而地道的普通话

他从家乡远道而来

在北大生根发芽

梦想成为独当一面的神经外科医生

为祖国的医疗发展贡献力量

他是北京大学医学部

2021级尼泊尔留学生雷若龙(Regmi Moksada)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654

雷若龙在实验室

从尼泊尔到北大

雷若龙很早便与中国结下缘分。幼时,他的母亲在中国留学,他跟随着来到中国。一位平日对他们关照有加的社会工作者引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为他取名“雷若龙”。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热爱中国文化的他至今还很喜欢这个名字。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06

雷若龙参与春节活动

在尼泊尔,雷若龙的母亲投身公益,她希望雷若龙也能从事师范、医疗一类能帮助他人的工作。因为见识到中国的崛起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她教导雷若龙要到中国这样有担当的大国去学习。带着母亲的期待,他从高中起将中文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之家的中国老师指导下,他第一次参加汉语桥,还在2018年拿到了全球最佳口才奖。看到友好邻国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技术快速发展,他更加向往来到中国。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加之自身努力与机遇,雷若龙有机会报考北京大学,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临床医学。他从尼泊尔来到北大求学,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雷若龙欣喜地说道:“我是‘一带一路’的结晶,我就生在其中。”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10

雷若龙和母亲的合影

尼泊尔地势险峻,医疗条件稀缺。高中毕业后,他立下学医的志向,那时候尼泊尔只有不到60位神经外科医生。原本雷若龙想要学习基础学科,但是想到学临床可以马上帮到祖国的老百姓,他就选择了临床医学,以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为目标。然而,来到北大后,他发现在学习临床的同时也能参与基础科研,于是他乐此不疲地沉浸在科研项目中。雷若龙说:“去年,时任尼泊尔总理来华访问,我向他汇报了我的所学、所感、所见、所闻,他就说,多亏了中国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你才能既学临床,又做基础科研,你一定要继续走下去。”

今年大四的雷若龙已经开始在医院参与临床见习,课余时间,他积极投身科研工作。雷若龙主要从事脑科学和脑重大疾病相关的研究,并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他在导师杨辰龙老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和马奎莹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恶性脑胶质瘤基因细胞治疗的探索。在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他在药学院夏青老师和孔邦彦博士的帮助下,致力于脑胶质瘤细菌改造药物的研发。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张嘉宾老师的指导下,探索超分辨超声在脑血管失稳与重构中的应用。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叶静怡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老年脑疾病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神经外科领域权威期刊。他在多种研究方向的广泛涉猎与不断探索中逐渐明确未来前进的方向。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14

雷若龙(右)在导师杨辰龙(左)的指导下训练手术技能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17

雷若龙进行暑期科研答辩

“压力”带来的新世界观

一个平常的下午,雷若龙跟随导师杨辰龙在北医三院门诊实习。一位女士走进诊室,她脸上的疲惫与无助深深触动了雷若龙。两年前,这位女士的视野逐渐变模糊。从眼科到神经外科,她几乎走遍了北京和河北的知名医院。几近绝望时,她来到了这次门诊,她的命运也终于迎来转机。仔细地问诊后,杨辰龙对她进行了腰椎穿刺检查。结果令所有人震惊不已:她的颅内压只有37mmH2O,显著低于正常水平(70~180mmH2O)!原来,是因为较低的颅压导致视神经萎缩,进而造成了她的一系列症状。这个发现宛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驱散了困扰她多日的迷雾。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20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24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28

多模态眼-颅压监测与控制系统检测设备(部分)

令人欣慰的是,治疗她的病症只需要维持正常的颅内压。然而,颅内压的监测需要定期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每次看到她忍受检查时的疼痛,雷若龙的心都会隐隐作痛。怎么将医疗程序从“疼痛”变成“无感”?抱着这样的疑问,雷若龙带领The NeuroVisionaries团队,开展了多模态无创眼颅压力监测与调控系统的研发工作。通过不断尝试,雷若龙联系到来自各个领域的老师和同学。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成功完成了系统的研发。无创的眼颅压力监测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像这位女士一样的病人的颅压监测方式。如果能成功实现临床转化,在不远的将来,监测颅内压将不再需要经历长期腰穿的不适,而变得像测量体温一样简单和日常。

Weixin Image_20241211230731

监测与调控设备,研究成果和患者送来的锦旗与花束

在开始使用雷若龙团队研发的设备两周后的一个早晨,这位女士带着鲜花和锦旗来到科室,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听着她激动地向杨辰龙老师诉说生活质量的改善,雷若龙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关乎人性、专业理性,同时也关乎任何人最朴素情感诉求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治愈患者的身体,更要抚慰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理解与尊重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带着研究成果,雷若龙团队参与2024年医学大挑战(MGC)比赛,经过三轮线上评比和两轮线下答辩,他们从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Nascent赛道中国赛区冠军、全球季军。在北京大学第一届“有意思的研究”征文活动中,雷若龙凭借丰富的科研实践成果和动人的故事获得了特等奖。

Weixin Image_20241211231326

雷若龙(左二)和来自北大多个学院的团队成员

靠谱,听话,出活,创新

在科研的道路上,雷若龙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他同时也没有失去自己选择科研的初心。每次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他也和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一样步履维艰,时时碰壁。这时他会稳住心态,告诉自己遇事需冷静对待,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解决。他认为科研生活对他最大的启发是: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杨老师经常会说一句话:“真正的聪明的人不会把所有机会都抓在手里,而会主动把劣势转化成机会。”这句话在他的科研生活中经常得到验证。在雷若龙和师兄师姐一起构建某种基因点突变的细胞模型时,关键的变异蛋白质总是捕获不到,经过仔细分析与推敲,他发现是另外一种机制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从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靠谱,听话,出活,创新。”这是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追求的目标。

来到中国,雷若龙不仅在学业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更开拓了眼界,收获了丰富的成长。在中国游览,他见识到“中国速度”,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他很喜欢北医的“厚道”精神,其中的人文情怀也是他的毕生追求。在校园里,雷若龙遇到一群热心帮助他的同学和老师,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他说:“现在,我和导师、伙伴们的沟通方式是双向奔赴的。我们都希望能做对方一生的战友,做能放心地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人。”

Weixin Image_20241211231402

雷若龙在北医厚道石前

回顾这几年的大学生活,雷若龙愈发从心底里深深爱上了中国。雷若龙说:我有两个祖国,尼泊尔是生我养我的祖国,中国是让我科研启蒙,走上医学道路的祖国。

在回国报效之前,他将继续在中国深造,争取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神经外科医生,为祖国的医疗建设添砖加瓦。从曾经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初出茅庐的医学新手,雷若龙在北大这片沃土上肆意生长,亦将不断前行,将所学所感回馈给祖国,为中尼友好交流,“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完)

南亚网视舞台音响灯光宣传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