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2月10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月7日文章,原题:中日互不信任问题根深蒂固,旅游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机会 在东京人力车导游的世界里,稻垣一郎有点不同寻常。直到最近,他才公开自己曾在北京生活过4年,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现在,当他在寒冷的午后在浅草寺外拉生意时,这成为他最有力的优势。
去年,来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增加了近两倍,达到700万人,缓解了两国之间近些年的对立情绪,使2024年成为旅游业的辉煌之年。
日本货币大幅贬值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但中国游客表示,吸引他们到日本旅游的原因不仅仅是汇率。在旅行结束时,他们表达了对日本的亲近感,而这种亲近感往往是在两国之间的历史敌意和持续的领土争端中缺失的。
日本智库“言论NPO”同中国外文局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中日两国都有近90%的受访者对对方的印象“不好”。然而,民调也发现了一个亮点。去过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要比没去过日本的人积极得多。在去过日本的中国人中,55%的人表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好”或“比较好”,而从未去过日本的人中只有不到3%。
来自上海的研究生艾莉尔·王是第三次来日本。“日本人很有礼貌,我对此有好感。他们帮我们找路,甚至带我们去那里,真的很有礼貌。”她一边说着一边给同学拍照。
与此同时,人力车导游稻垣一郎正使用中文在中国应用程序上进行社交。作为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生,他喜欢在中国的生活,现在经常为中国游客和商人提供翻译服务。他说,虽然一些日本人对大量涌入的中国游客和带来的酒店价格上涨感到不满,但许多人看到了好处。“这对我们导游有好处。”他说。(作者安·斯科特·泰森,白晓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