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合影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2月12日讯 (记者 罗蒙山 摄影 Manoj Neupane) “中国流动科技馆”尼泊尔国际巡展在尼泊尔B.P. 柯伊拉腊天文馆、气象台和科学博物馆纪念委员会隆重开幕。此次巡展不仅为尼泊尔公众带来了前沿科技体验,也成为中尼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尼泊尔教育、科学与技术部长比迪娅·巴塔莱伊、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基尔提普尔市长克里希纳·曼·丹戈尔、B.P.柯伊拉腊纪念天文馆、天文台及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比斯沃·巴杜·普达萨尼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致辞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在展品交接仪式上表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中尼两国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共同促进社会发展。他特别提到,2024年中尼签署“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协议,为双方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他强调:“希望本次展览成为知识与合作的灯塔,推动中尼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激励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前沿,为全人类的福祉贡献力量!”
加德满都各学校老师参观展品
本次巡展采用“星火馆”的创新形式,中国科技馆带来了 60件互动性强、体验感十足的科技展品,涵盖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并融合智能机器人、裸眼3D电视等前沿科技。此外,移动球幕影院还立体展示了航空航天、恐龙等热门科普主题,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体验。
按照计划,该巡展将在尼泊尔持续三年,期间中尼双方将共建“倾听科学空间(LISTEN Science Space)”,并在人员交流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科技教育发展。
比迪娅·巴塔莱伊致辞
尼泊尔教育、科学与技术部长比迪娅·巴塔莱伊在讲话中强调,中尼科技合作已拓展至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卫生、能源等。她表示:“尼泊尔和中国必须继续携手合作,促进科技共同繁荣。尼泊尔B.P. 柯伊拉腊天文馆、气象台与中国科技馆之间的合作,将为两国的学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这些展览真正发挥其教育、启迪和推动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她同时期待未来中国科技馆能够向尼泊尔提供更多展品,助力当地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
比迪娅·巴塔莱伊参观展品
2025年是中尼建交70周年,此次“中国流动科技馆”尼泊尔国际巡展的启动,正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 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动两国科技文化交流、科学传播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据悉,“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在中国各地服务超过2亿人次,并自2018年起在缅甸、柬埔寨、俄罗斯、马来西亚 等国成功举办国际巡展,促进了多国民间科技文化交流。此次在尼泊尔的巡展,将进一步加深中尼民间友谊,推动两国科技合作迈向新高度。
展览吸引了众多尼泊尔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许多学校纷纷组织师生前来参观,希望借此机会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维纳亚老师参观展品
加德满都一所高中的老师维纳亚在接受南亚网视采访时表示: “这个展览非常棒,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科技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像这样的展览能够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方式。我们计划组织学生参观,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在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展览在尼泊尔举办,让更多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尼泊尔的教师和学生受益,也将成为中尼科技教育合作的又一成功范例。未来,随着巡展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尼泊尔师生投身科学探索,为两国科技文化交流贡献新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