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亚网视(尼泊尔)
90岁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分享与中国渊源:“从儿时起,中国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南亚网视
发布时间:2025-02-17 12:55

1061556094_0_165_3055_1883_1920x0_80_0_0_8057e3f1d123af02f2b82835206fdc86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2月17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14日文章,原题:俄中友协副主席:中国从我小时候就进入了我的生活 今年2月13日,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此前,中国给她颁发一枚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国家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俄罗斯联邦也授予她一枚友谊勋章。

在庆祝90寿辰纪念日之际,加林娜·库利科娃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分享了她如何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她最喜欢中国的什么,以及她如何看待俄中关系的未来。

“从童年时代起,中国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库利科娃说:“可以说,中国从我儿时起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时(1949年),我还是一名七年级学生。苏联各界热烈讨论这次胜利,并播放了苏联记者拍摄的有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影片,我们这些小学生被组织去看。所有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在莫斯科市中心尼基茨基门附近的125学校学习,而且我们的外语是法语,但十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家里都说我想学习中文。”

库利科娃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期间,曾参加莫斯科青年学生艺术节,并有机会与北京一家剧院和广东省一家民族乐团的艺术家合作。艺术节结束后,获得金奖的中国艺术家们获得了前往俄罗斯东部地区进行为期三个月旅行的机会。在这次旅行中,她有幸与中国参赛者在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

自1960年以来,库利科娃的生活和工作一直与对华友好活动紧密相连。“我很高兴命运给了我这样的礼物——研究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国家。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都很着迷,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首次中国之行,与老朋友重逢。库利科娃回忆起第一次去中国,是一次与老朋友的重逢。“1957年,当我和一群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来到北京实习时,我在莫斯科艺术节上认识的中国歌舞团的男孩和女孩们拿着鲜花来迎接我们。我在北京待了6个月,和这群老朋友聊了很多,我经常去剧院找他们,大家一起去公园散步。我甚至参加了一对中国夫妇的婚礼。那时我才明白,俄中两国的年轻人可以通过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库利科娃补充说,早在1957年她就对这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中国人依然充满激情,想要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渴望为祖国奉献一切。

库利科娃最喜爱的一些中国地方。在中国工作多年,库利科娃到过很多省市。“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很难说哪一个最喜欢。北京有很多文化古迹,广东有繁荣的粤港澳大湾区,贵州的自然风光秀丽,西安的兵马俑雄伟壮丽……我第一次去上海是在1958年。当时中国的帆船在黄浦江上航行,今天浦东的所在地,当时还是一片稻田和小屋。”

库利科娃最近一次去中国是去年10月。“我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9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嘉宾参加了此次庆祝活动。那次去中国所见到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相信,中国的计划都将会实现。”

中国“友谊勋章”。库利科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获得者,她也成为继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后第二位获得此勋章的俄罗斯人‌。“最开始知道获奖,首先是无法言说的感谢和深深的骄傲,紧随其后则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库利科娃一直认为,这个奖项并不属于她一个人,而是属于那些成千上万为加强俄中双边关系已经并将继续投入身心、智慧和经验的人。“我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就会和同事们一起做这件我喜欢的事情。”

俄中关系前景广阔。库利科娃说,虽然两国的关系经历过起伏,“但我相信俄中关系具有远大前景,因为两国都在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努力”。库利科娃认为,当下出现的交通、金融、过境等问题是因为双边关系快速发展,而俄中之间的金融机制和物流链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她相信,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新时代,前景十分光明。这种关系得到了两国人民的支持。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任何人都无法摧毁我们之间的全面联系与交往。这些联系是为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平与安全的事业而发展的。”(完)

南亚网视2月15日向全球直播:第二届中尼友谊足球赛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南亚网络电视观点和立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已获得点赞0
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