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2月21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韩国《中央日报》2月19日文章,原题:制裁越严厉,制裁悖论就越严重——中国科技的反击 在人工智能(AI)、机器人、电动汽车、电子商务等热门科技产业中,中国企业成为被关注的话题。价格竞争力是基本,更令人惊讶的是其超出预期的性能。最近,在春节晚会中亮相的宇树人形机器人H1虽然价格只有特斯拉Optimus的一半,但性能却相似。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力量都来自其占全球17%的人口。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数据显示,中国AI核心产业链上的企业超4700家,每月生产5000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公司超过50家。在中国注册的机器人相关企业估计已超过71万家。为了在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关键就靠性价比。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提高性价比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为了占据市场的生存问题。”
为提高性价比,企业有两个选择:降低价格和提高性能。中国企业早期主要集中在降低价格上。低价策略曾一度让人产生“便宜没好货”的印象。但即便是“便宜货”,随着大量生产,中国企业通过积累经验,逐渐提高质量。业内专家表示:“在参加国际机器人展览会时,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和多足机器人领域遥遥领先。”
性价比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企业开始积极追求提高性能的技术创新。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称:“十年前的小米已不复存在。它不再是一家生产廉价电子产品的公司,而是一家基于AI的物联网和制造电动汽车的公司。小米此前在其电动汽车发布首日就售出超过9万辆,这得益于其价格竞争力和性能的双重优势。”
中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产业发展趋势中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2017年,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打压,如今的制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分析认为,这一系列的制裁并没有像预期那样打垮中国的科技公司,反而激发了其自主创新的潜力。全炳瑞表示:“美国对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优势行业进行打压或制裁,使中国深刻意识到技术自立和创新的重要性。这就是制裁所带来的‘反讽’。”
中国在技术独立自主道路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从14多亿人中寻找能够改变世界的顶级人才。华为2019年发起的“天才少年”项目计划便是典型代表。该计划通过数学、物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笔试、面试等7个阶段选拔人才,为选中的“天才少年”提供年薪从89万元人民币到201万元人民币不等的高薪。其中,机器人初创公司智元机器人的创始人彭志辉便是由该计划发掘的人才。
中国还根据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各大高校设立了多个AI相关学科,其中300多个集中在北京、清华等顶级高校及理工类专业院校。
对于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专门研究员吴钟赫(音)表示,历练后的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说:“中国已制定了应对美国关税的制度和法律,并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确立了对科技产业的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一系列经济发展挑战。只有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才能确保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者鱼焕熙、金敏正,任伊然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