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塔努洪县(Tanahun)一处风景如画的山顶上,班迪普尔(Bandipur)经历了一场非凡的转型——从一度荒废的贸易枢纽,蜕变为蓬勃发展的旅游胜地。这座小镇曾是印度与中国西藏之间繁忙的贸易中心,但在1968年塔努洪县政府迁至达马乌利(Damauli)后陷入衰落。然而,凭借当地人的不懈努力,班迪普尔重焕生机,如今吸引着来自尼泊尔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韧性之歌:复兴之路
第九代班迪普尔居民盖亨德拉·凯拉斯的祖先来自巴克塔普尔(Bhaktapur)。他回忆起当年许多家庭离开后,小镇商业凋敝、社区生活衰败的艰难岁月。尽管他的子女已出国工作求学,但凯拉斯与妻子选择留下,经营一家民宿和小型杂货店。
“我喜欢为游客准备传统家常菜。我和妻子都已年过五旬,但能为客人提供热情款待、分享班迪普尔重生的活力,我们乐在其中。”他说。
第六代居民拉朱·普拉丹则将祖宅出租用于酒店经营,自己则频繁往返于班迪普尔。尽管他为小镇复兴感到欣慰,但仍担忧年轻一代在繁荣表象下持续外流的趋势。
转折点:复兴的关键举措
班迪普尔复兴的关键在于2008年推出的民宿旅游。凯拉斯虽从2018年才开始经营民宿,如今却已接待众多国内外游客,并以正宗尼瓦尔美食赢得口碑。
这一变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推动,包括马图拉·普拉萨德·施雷斯塔博士(已故)、奇杰·库马尔·施雷斯塔、尚塔·巴哈杜尔·施雷斯塔、马达夫·库马尔·皮亚博士、资深律师库舒·施雷斯塔(已故)及官员吉万·库马尔·施雷斯塔。他们于1992年成立的班迪普尔发展委员会成为重要里程碑,推动了道路、医院、饮用水设施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基础设施改善。
2005至2006年间启动的“班迪普尔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助力旅游业发展,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吸引访客。
从贸易衰落到旅游天堂
班迪普尔的商业崩塌主要因其未被纳入普里特维公路的直接贸易路线。然而,这一劣势最终转化为旅游业的优势。
“最初说服居民保留传统建筑并在主市场实施车辆禁行政策非常困难,”教育家比克拉姆·皮亚表示,“但随着游客开始赞赏班迪普尔保存完好的遗产,社区逐渐接受了这一愿景。”
如今,小镇禁止使用现代建材以维持历史韵味。有趣的是,当年纽瓦尔商人需用古隆语交易,而今英语反而成为接待外国客人的必备技能。
必游之地
海拔1030米的班迪普尔拥有壮丽景观,镇上的日出观景点尤为著名。迷你长城(Mini Great Wall)、悉达古普哈(Siddha Gupha)、卡德加女神庙(Khadga Devi Temple)、古隆奇山(Gurungche Hill)、穆昆德什沃里神庙(Mukundeshwori)以及历史悠久的足球场,都是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埃拉·罗登赞叹:“我喜欢漫步于村庄、山峦之间,一定会再来。这是必游之地!”
目前,班迪普尔农村市政当局正以“2025班迪普尔访问年”为契机,推广其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全镇拥有60余家酒店,从经济型住宿到精品民宿一应俱全,为渴望沉浸于历史与好客精神的游客提供多元选择。
历经多年沉寂,班迪普尔通过远见与社区协作成功自我革新,证明文化遗产不仅能被守护,更能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宝贵资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