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17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阿根廷Canal 26新闻网4月14日文章,原题: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AI将成中国孩子的必修课 为了强化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北京市宣布,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AI)通识课程。《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AI通识课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根据《工作方案》,每名学生每学年将接受不少于8课时的AI通识课,课程内容将根据其所在的学业阶段进行设置。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将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实践活动以及专门为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而设计的虚拟环境,来学习AI的基础概念。随着他们在学业上的不断进步,学习内容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涵盖诸如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等主题,同时还包括对这些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的思考。学校将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决定是将这些内容融入信息技术、科学或劳动等学科中,还是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来教授。
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认为,从幼年时期就学习AI知识,将有助于培养未来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并缩小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学科职业的技能差距。当其他国家仍在讨论如何以及何时将AI内容纳入其课程计划时,中国正坚定地推进其教育体系的变革。
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一个先例,因为它重新定义了在21世纪具备基本文化素养的含义。对中国学生来说,理解AI的基础知识将与具备阅读、写作或基本数学运算能力一样至关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