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25日讯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时报》4月21日文章,原题:白宫踢进一粒世界杯乌龙球 在足球场上踢一天球,应该是人们暂时分散对贸易争端与关税战注意力的好机会。然而明年即将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联合举办的国际足联世界杯,将对这一设想进行一次现实的考验。尤其对于美国来说,是成功承办这场吸引全球球迷的盛事,还是会因关税、紧张局势和驱逐出境等问题,令游客和企业望而却步?美国方面对此似乎依然乐观并表态称:“紧张是好事,这会让比赛更刺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洛杉矶,2026美加墨世界杯决赛场馆——索菲体育场鸟瞰。(视觉中国)
游客开始避开美国
现在这种紧张局势很可能让世界杯的经济收益大打折扣,影响观众人数、赞助商参与,以及举办大型赛事所期待的长期经济与社会效益,而这些正是举办大型赛事的初衷。
其实我们无需等到明年,就能看到风险的苗头。今年6月,美国将有11座城市举办2025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世俱杯)。与世界杯的国家队性质不同,世俱杯的亮点是汇集世界各地职业球队(通常由不同国籍球员组成)的赛事。但不幸的是,这项赛事的门票销售几个月来一直不理想。
原因并不难找。一直以来,海外球迷都是全球体育赛事成功的关键。但如今,由于关税政策和对合法签证持有者的严厉驱逐措施,许多外国游客开始避开美国。比如,今年3月美国的海外访客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1.6%;来自墨西哥的航空入境旅客减少23%,而来自加拿大的陆路和航空入境访客则分别下降32%和13.5%。英国作为美国海外游客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减少了14.3%。
这对国际足联(FIFA)来说是个坏消息。该组织上月估计,今年俱乐部世界杯40%的观众将来自海外,预计这些球迷在为期一个月的赛事中消费总额将超过16亿美元。更严重的是,如果目前的紧张局势和贸易政策得不到缓解,2026年世界杯的海外观众也可能受到影响。即便是以民族主义情绪浓厚著称的世界杯赛场,海外球迷也可能选择不来。比如,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由于担心俄英外交风波及反英情绪,不少英国球迷放弃前往俄罗斯观看比赛。在瑞典对英格兰的1/4决赛中,有1万个座位没有售出。
类似的情况会不会再次发生?目前,许多加拿大人已经在减少赴美旅行和购买美国产品,他们很可能也会对世界杯敬而远之。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据洛杉矶2026年世界杯主办委员会在2024年的一项研究,访美球迷的平均消费是普通游客的1.8倍。该研究预计,在世界杯期间美国将比平时多接待15万名外国游客,这将直接带来约3.43亿美元的消费收入。如果这些游客不来,损失不言而喻。
广告营销受到波及
损失的不只是旅游收入。广告和市场营销也将受到波及,特别是那些面临高关税的产品和企业。以一家中国电子产品企业为例,该公司去年10月成为FIFA官方技术合作伙伴,获得使用FIFA和世界杯标志等营销权益。在当时,这看似是打入美国体育市场的绝佳机会。但如今,随着中国产品面临高额关税,该公司可能要重新考虑是否还要在美国进行昂贵的市场推广活动。而它并非唯一的企业。韩国现代汽车旗下的起亚、阿迪达斯等FIFA合作品牌也面临类似的难题。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广告商也已开始收紧预算。今年2月,美国互动广告局对100位“广告决策者”进行调查发现,94%的人担心关税政策会影响广告投放,45%已计划减少开支。
更为深远的影响
这些都还只是中短期冲击,从长远来看,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它可能阻碍FIFA赛后推动的健康、健身和青少年体育项目的发展,这本来有助于扩大美国足球市场。
FIFA近日刚宣布将投入100万美元用于建设青少年足球场。这本来该是个好主意,但现在许多家庭已难以负担孩子的运动开支。体育与健身行业协会主席托德·史密斯表示,从2017年到2023年,为一名孩子购置球鞋、球衣、护具和足球的费用上涨了40%到50%。更不幸的是,关税政策还可能让这些费用进一步攀升。美国市场上大多数体育用品都依赖进口,关税政策将尤其打击那些本就难以负担“付费参与”的孩子。
只要关税政策和紧张局势持续,美国就难以真正享受到举办这项全球最受欢迎、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盛事所带来的乐趣与红利。如果继续漠视这些问题,那将变成一粒本可以避免的“乌龙球”。(作者亚当·明特,倪可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