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25日讯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4月25日是尼泊尔2015年毁灭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那场7.8级地震造成近9000人死亡,逾22,300人受伤,超过50万座房屋和建筑物受损。震后,尼泊尔频繁经历余震,其中最近一次是2023年11月西部贾贾科特地区发生的5.3级地震,造成153人不幸丧生。
然而,尽管这场灾难带来了深刻的警示,专家指出,当初为了防范类似灾害而制定的政策,正逐渐失去执行力。其中一项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原本用于紧急避难的开放空间正在被大量侵占。
政策执行受阻,责任被层层推卸
灾后,尼泊尔政府制定了《城镇发展、城市规划和房屋建设基本指南(2015年)》,希望通过提高建筑标准、规划避难空间来减少未来人员伤亡。但国家地震技术协会主席阿莫德·马尼·迪克西特表示,这些政策大多流于纸面,缺乏有效执行。
“基础设施监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遗憾的是,目前仍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纠正措施。”他表示,并强调应设立类似地震纪念馆之类的设施,以提升公众防灾意识,而非一再忽视。
对此,联邦事务和行政管理部发言人卡利·普拉萨德·帕拉朱利回应称,政府已全面下放建筑规范的执行权力至省级政府,并要求各地制定不少于联邦标准的地方规范。
“许多市政当局正在积极拆除不合规建筑。”帕拉朱利说,但城市发展部的一位官员却透露,其实际职能仅限于“协调”,地方政府才是执行主体。
“我怀疑农村地区在开工前是否真的会审批建筑图纸,因为他们没有义务这么做。”城市发展部联合秘书纳拉扬·普拉萨德·马纳利坦言,“我们甚至不知道地方政府是否在执行这些规范。”
地方政府方面则表示,监管建筑行为缺乏技术专家支持。辛杜帕尔乔克区梅拉姆奇市的首席行政官尼梅什·米什拉称,当地居民在一定程度上遵守了规范,但地质灾害频发让合规建筑也难以幸免。
“即便按照标准建造,山体滑坡和洪水也会带来破坏。”他说。
民众对规范重视度下降,震中地区情况堪忧
2015年地震震中——廓尔喀地区的巴尔帕克,情况更为严峻。苏利科特乡主席比什努·普拉萨德·巴塔表示,当年接受政府重建援助的人普遍遵守建筑规范,但近年来新建房屋的居民大多忽视规定。
“新宪法赋予了地方政府权限,但技术力量的缺失让他们无法有效监管。”迪克西特指出。
2015年的指导方针规定,商业建筑的房屋结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50%,而住宅建筑的结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70%。专家指出,这些规范经常被忽视。
“在地价高昂的加德满都,严格限制建筑面积并不现实。”宜居加德满都倡议的建筑工程师苏珊·瓦伊迪亚表示,“政府应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
关键避难空地正被占用
更严重的问题是——关键的避难空地正在快速减少。迪克西特指出,2015年地震前,加德满都谷地至少有888个开放空地被划为应急避难所,如今多数已被新建筑占据。例如,拉利特布尔的拜恩塞帕蒂地区原本是指定避难地,如今却被一座部长官邸所取代。
2015年危机期间,许多居民曾在加德满都巴格杜尔巴尔附近的田地中避难,如今这些田地也被建筑物覆盖。
政府官员也承认,空间紧张确实是城市规划面临的一大挑战。“震后虽有关于保护空地的讨论,但城市土地供需确实存在巨大压力,有些新建建筑确实是出于必要。”
地震风险依然严峻
尼泊尔国家地震监测与研究中心表示,地震风险仍高度存在。尼泊尔位于全球最活跃的大陆碰撞带之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印度板块每年以约4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积聚的压力终将引发新的大地震。
“无视过去教训,将令尼泊尔再次陷入悲剧。”专家们一致警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