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航空公司与旅游业从业者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抗议集会,谴责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事件。
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25日讯 据《康提普尔日报》报道,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发生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迅速升级,两国在空中与海上的对峙已日渐显现。印度于周三召开内阁安全事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暂停执行自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水域条约》。该条约一度被视为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即便印巴多次交战,该协议仍维持运作。但此次袭击事件使其陷入停摆。
根据条约,印度拥有比亚斯河、拉维河和萨特莱杰河的使用权,巴基斯坦则拥有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的使用权。条约同时规定,印度可使用约20%的西部河流水量。然而,在巴基斯坦正面临水资源危机之际,印度单方面中止条约,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此次中止也影响了巴基斯坦在印度河及旁遮普省修建六条新运河的计划。尽管印度在政治层面暂停协议,技术上要真正阻断水流仍颇具挑战。河流改道与大坝重建可能需耗时数年,且相关操作可能增加印度境内发生洪灾的风险。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宣布暂停所有对印协议,包括贸易、航空旅行与签证豁免政策,并对所有印度运营的航空公司关闭其领空。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总理沙赫巴兹·谢里夫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随后发布声明称:“任何阻断或转移水源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并将予以坚决回应。”
印度次长维克拉姆·米什里在宣布内阁决定时,强调只有在巴基斯坦“提供可信证据表明其已停止支持跨境恐怖主义”的前提下,印度才可能恢复条约执行。
印度宣布的五项主要外交反制措施包括:
1. 立即暂停《印度河水域条约》的执行;
2. 宣布巴基斯坦驻新德里大使馆的军事外交官为“不受欢迎人物”,限7日内离境;
3. 要求所有在印巴基斯坦公民48小时内离境;
4. 停止巴基斯坦作为南盟成员国享有的签证豁免政策;
5. 关闭印巴边境Atari综合检查站。
巴基斯坦则强烈反对上述措施,称印度的决定“单方面、不负责任、政治化且无法律依据”。谢里夫办公室发表声明,强调印方在“缺乏可信调查与证据”的情况下将帕哈尔加姆袭击与巴基斯坦联系在一起,这种行为“站不住脚”。
前印巴水域事务副专员希拉兹·梅蒙向BBC乌尔都语频道表示,尽管印度当前正式宣布暂停条约,但过去四年其已未提供完整水量数据。他补充道:“印度仅提供30%-40%的水文数据,其余为‘零’或不合规数据。”不过他也表示,巴基斯坦仍能通过技术手段自行估算数据。
袭击事件概况:
帕哈尔加姆袭击造成27人死亡、17人受伤。袭击地点为“拜萨兰山谷”,被称为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小瑞士”。据印度警方称,四名袭击者中两人为巴基斯坦公民,第三人为当地居民,第四名尚未确认身份。
印度警方指认袭击者隶属被禁组织虔诚军(LeT)旗下的“塔利班抵抗阵线”(TRF),并悬赏200万卢比征集线索。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发表讲话称:“任何参与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者,无论逃至世界何处,都将被追捕归案。”他誓言将“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找到他们”。
尽管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长期面临安全挑战,自2019年印度撤销其部分自治权以来,印度宣称地区暴力事件有所减少,但近期袭击事件再次令人担忧。此前在2024年6月,一辆载有印度教朝圣者的巴士遭武装袭击,造成9人死亡。
近年来,印度持续在国际和国内推广帕哈尔加姆作为旅游目的地,而这次恐袭无疑为这一战略带来严重冲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