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对世界贸易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世界多方都在探寻谁是这些政策的背后推手。欧洲《现代外交》杂志认为,华盛顿向其他国家加征关税不仅是一次短暂的经济民族主义行为,也不仅是一次冲动的赌博。相反,它反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愿景,这种愿景是由一个紧密联系的顾问圈子在幕后塑造的。根据美国《国会山报》、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的报道,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美国总统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美国财长贝森特等人都属于这一圈子。有观点认为,纳瓦罗等人的主张被融入了所谓“MAGA经济学”,而这一“学说大杂烩”的相关主张不仅相互矛盾,而且非常危险。英国《卫报》称,其结局“可能不是呜咽,而是爆炸”。
米兰:美国为世界提供两种“服务”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可以说是美国政府经济议程的思想设计师。”欧洲《现代外交》杂志这样形容米兰与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关系。法新社表示,米兰是美国闪电关税战的策划人之一。美国CNBC网站称,他是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背后的主要人物。
米兰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介绍,现年41岁的米兰201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生导师是共和党正统派重要人物、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首席经济顾问费尔德斯坦。在读博期间,与米兰有过交集的人都称他“低调且勤奋”,很少与外国学生交往。
4月7日,米兰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讲话时声称,美国提供了两种主要“全球公共产品”,一是由美国军方提供的“安全保护伞”,二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美元和美国国债。他表示,这两种“服务”的成本都很高,如果其他国家想从美国的“地缘政治和金融保护伞”中受益,那么就要支付公平的份额。
《现代外交》杂志等媒体称,在去年11月发表的题为《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的41页论文中,米兰提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虽然赋予美国“通过贸易赤字提供全球流动性的特权”,但也推高了美元的价值,其结果是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制造业空心化等。不过,米兰认为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但不是问题,反而是好事,需要找到方法来减少其副作用并让这种地位永远持续下去。
米兰在今年4月7日的演讲中概述了希望外国向美“支付其公平份额”的几种方式,包括其他国家接受对其出口到美国产品加征关税,而不采取报复措施;其他国家通过开放市场或增加国防开支来购买美国商品;这些国家也可以直接到美国设厂或者直接给美财政部“开支票”。美国独立记者贲杰民表示,米兰提议各国“给美财政部开支票”,是指这些国家应购买收益率较低的美国长期国债,比如100年期国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胀,这些债券将失去价值,而购买这种美债是在变相补贴华盛顿。
《现代外交》杂志评价说,米兰的策略在美国一些民粹主义言论和政府具体政策之间架起了一座意识形态桥梁。在许多方面,它是支撑“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议程的“经济哲学”。贲杰民认为,米兰的经济策略是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利用关税迫使各国向美国“纳贡”,以维持其全球金融和军事帝国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军事和金融霸权构成美国霸权的两面。
贲杰民称,米兰的一些观点构成了所谓“海湖庄园协议”的内容。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米兰表示,美国可以通过“海湖庄园协议”来压低美元汇率,该协议以1985年的《广场协议》为蓝本。1985年,里根政府迫使日本、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签署《广场协议》,允许美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以使美国产品更具出口竞争力。该协议严重高估了日元,损害了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摧毁了日本经济,进而帮助了此前难以与日本同行竞争的美国科技公司。它还助长了日本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泡沫在20世纪90年代初破裂,日本经济随后陷入“失落的十年”。
纳瓦罗,“厌恶贸易的贸易顾问”
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被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列为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关键推手之一。《纽约时报》日前发文,称他是“关税缔造者”以及“厌恶贸易的贸易顾问”。该报纸介绍说,今年75岁的纳瓦罗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圣迭戈和加州大学教授商业和经济学。他曾经支持自由贸易,但后来观点发生改变。
纳瓦罗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据《纽约时报》2019年报道,纳瓦罗的贸易怀疑论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他是和平队的志愿人员,负责在泰国修建和修复鱼塘。在亚洲旅行时,纳瓦罗声称自己看到中国对邻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纳瓦罗对此越来越不满,特别是因为他的一些商科学生抱怨“中国的竞争致使他们失业”。纳瓦罗的观点很快变得强硬起来,开始发表一系列反华的冗长作品,包括《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和《致命中国》。2016年,纳瓦罗以经济顾问的身份加入特朗普的竞选阵营,并很快赢得了后者的信任。
《泰晤士报》称,作为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顾问,纳瓦罗推行保护主义议程,包括对其他国家征收严厉的关税。他认为没有国家会报复,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赚钱、最大的市场”。然而,有研究显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关税战遭遇反击,直接导致美国失去了24.5万个就业岗位。
据媒体报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纳瓦罗一直被其他白宫官员排挤、嘲笑和贬低,然而在本届美国政府,纳瓦罗获得了新的权力。纳瓦罗拒绝承认外界普遍认可的经济概念,狂热地相信关税是一种筹款工具和恢复美国制造业的保护盾。他曾表示“关税是减税,关税是就业,关税是国家安全,关税对美国很好”。在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导致股市和债市动荡之后,有传言称纳瓦罗已经被边缘化,但他否认了这一说法,称白宫的政策仍然是“不豁免,没例外”。
贝森特,白宫最不愿加征关税的人?
《泰晤士报》将美国财长贝森特列为美国关税政策的关键推手之一。据西班牙《国家报》等媒体报道,贝森特来自南卡罗来纳州,曾为索罗斯工作多年。他通过对冲基金发了财,此前一直保持低调,直到去年美国大选才全力押注特朗普,为后者的竞选活动捐赠了数百万美元。这名经济学人士还参与了索罗斯1992年做空英镑的行动。索罗斯虽被称为“击溃英格兰银行的人”,但这一计划的幕后推手是贝森特。
贝森特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现年62岁的贝森特与华尔街关系密切,其经济蓝图被称为“3-3-3计划”,即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每天增加300万桶原油产量,以及将预算赤字削减至3%。如果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这些目标很难实现,因此他是白宫经济团队中最不愿意实施加征关税政策的人。然而,他逐渐改变了观点。4月上旬,贝森特被曝曾前往海湖庄园,试图说服特朗普暂停所谓“对等关税”。不过,这位财长的行动失败了,是美国股市和债市的震荡真正迫使白宫暂停了其全面关税行动。
卢特尼克、哈西特与格里尔
美国《国会山报》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列为塑造白宫经济议程的5个人之一。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63岁的卢特尼克是金融服务公司建达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他一生都是民主党人,但在2020年大选时开始支持特朗普。在被问及加征关税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时,他表示:“这些政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东西,值得这么做。”
卢特尼克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国会山报》称,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西特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帮助制定、实施政府的经济计划,并传达相关信息。据西班牙《国家报》等媒体报道,哈西特今年63岁,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尽管没有流行病学背景,但他开发了一个模型,预测了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两个月内,美国死亡人数将降至零。在外界普遍认为加征关税将损害美国经济时,哈西特坚称美国今年“100%不会”面临经济衰退,而且“关税将导致美国消费价格下降”。这些表态遭到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等人的反驳。
《泰晤士报》称,现年44岁的格里尔认为美国财政部的资金来源不是个人税收,而是美国加征的关税。他曾担任特朗普第一届政府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办公室主任。莱特希泽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美国关税政策的幕后策划者。有消息称,他还在通过弟子格里尔影响现在的美国关税政策。
“经济民族主义与科技右翼的结合”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宫经济团队部分成员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反精英主义倾向,排斥建制派经济学家,本质上是反传统甚至是反智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前所长滕建群认为,美国政府当前一些经济顾问存在认知缺陷,在经验和专业性上极度匮乏,例如纳瓦罗靠攻击中国成名,其所写的《致命中国》一书毫无事实根据。《纽约时报》称,纳瓦罗是一名“几乎没有政府和商业经验的学者”,他利用特朗普对全球化的蔑视,助长后者的对华强硬观点,成功对美国贸易政策施加了巨大影响。
“是什么将白宫在贸易、税收和政府支出方面的政策主张联系在一起?”英国《卫报》此前发文,对“MAGA经济学”(Maganomics,即“让美国再次伟大经济学”)如何影响美国经济政策进行分析。英国剑桥大学副教授哈尔达尔在网上发文称,“MAGA经济学”吸纳了包括纳瓦罗、莱特希泽等在内的多人的主张。与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等传统经济学派不同,“MAGA经济学”实质是民族主义与“不满政治”旗帜下各种矛盾学说与情绪冲动的大杂烩,也可被称为“经济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经济学”。她解释说,美国政府对关税的强调,代表着其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自由贸易的看重背道而驰。同时,白宫拒绝紧缩和容忍赤字支出的政策带有凯恩斯主义的味道,但其对放松管制和减税的关注让人想起里根政府的政策和“涓滴经济学”。
哈尔达尔认为,“MAGA经济学”的核心特质是对专家与精英的敌意,它摒弃战后经济学的技术官僚逻辑,重新定义了美国工人,他们不再是经济模型中的行为主体,而是反抗“全球主义”的象征性符号。哈尔达尔称,白宫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之所以能在一部分人中引发共鸣,并非因其理论自洽,而是源于情感煽动。“MAGA经济学”的力量源于将一些人的集体挫折感转化为政治议程的能力,这个议程的目标并非经济治理,而是文化宣示。
“白宫鲁莽的经济战略很可能以崩溃或危机告终。”《卫报》在上述探讨“MAGA经济学”的文章中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德里克提出双重框架理论。他将白宫的经贸政策描述为经济民族主义与科技右翼的结合,前者以纳瓦罗等人为代表,主张在关税壁垒下重建美国传统工业实力,同时驱逐尽可能多的移民;后者以一些科技大佬为代表,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向自由意志主义的跨越。不过,这两类人在税收政策以及移民问题上存在明显立场分歧。此外,美国政府计划的国内减税政策以及减少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卫报》表示,“MAGA经济学”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危险,其结局可能不是呜咽,而是爆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