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网视加德满都4月29日讯 尼泊尔艺术家索拉布·柯伊拉拉以登山者遗弃在珠穆朗玛峰的垃圾为材料,创作出包括喜马拉雅雉鸡、蜜蜂、牦牛等生动的动物雕塑。他更以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高山沙漠狐为原型,制作了三件大型艺术作品,以此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冲击。
索拉布的创作基地位于海拔3775米的桑博切(Syangboche),这里存放着登山者从珠峰大本营、南坳和三号营地丢弃的垃圾。“这些废弃物被集中倾倒在桑博切的垃圾场,”他介绍道,“我从垃圾堆中筛选出可用材料,已创作了11件作品,包括蜜蜂、牦牛和高山沙漠狐。”
索拉布的创作充满巧思:
蜜蜂雕塑:利用啤酒罐、登山靴鞋底和龙飞凤舞的彩色玻璃瓶盖,打造出五只形态各异的“金属蜂群”;
牦牛装置:以木匠废弃的木料为骨骼,结合登山氧气瓶残片与燃气加热器零件,塑造两尊高原生灵;
高山沙漠狐家族:用燃气炉具、卫星电话部件和报废自行车零件,构建出包含母狐、公狐与幼崽的金属狐群。
“人们眼中的废品,在艺术家眼中却是创作媒介,”索拉布说,“就像啤酒罐的拉环能变成狐狸的毛发,废弃绳索可化作牦牛的鬃毛。”他试图通过这种转化,赋予垃圾新的美学价值。
环保行动的双重使命
索拉布的创作源于2018年参与“珠峰下一站”与萨玛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垃圾变艺术”驻留计划。他坦言,艺术创作与环保行动密不可分:“九成登山者只关注登顶,却忽视脚下蔓延的垃圾带。我的作品既是对污染现状的控诉,也是对生态修复的呼吁。”
数据显示,随着登山人数激增,珠峰垃圾年产量已超12吨。索拉布强调:“掩埋无法根治问题,必须建立循环利用体系。”他计划将展览后的艺术品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将捐赠给珠峰污染控制委员会(SPCC),用于高原清洁行动。
艺术家的生态哲思
这位从业十年的艺术家曾任职动画公司,近年转向环保艺术创作:“创作者应打破媒介边界——数字绘画、布面油画,如今连垃圾都可成为画布。”他指着一件以登山绳编织的牦牛雕塑说:“这些被遗弃的金属与布料,正是高原生态的伤痕见证。”
目前,索拉布的20余件作品正在“珠峰下一站”艺术空间展出。他特别说明:“这些艺术品不会出售,部分展品义卖所得的50%将归创作者,其余用于环保事业。”
如今,索拉布希望将艺术创作转化为教育工具:“未来想带学生实地探访垃圾场,让他们亲眼见证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站在雪山脚下,索拉布感慨:“触手可及的珠峰如此纯净,但承受的污染正悄然改变它的容颜。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向所有登山者发出的生态警钟。”(完)